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電視劇推薦】黑鏡 - 白熊世界(White Bear)

圖片
之前推薦過曾被譽為台灣版《黑鏡》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次就來推薦正主,《黑鏡》是由Charlie Brooker所創作的英國獨立單元劇,一集約1小時左右,每集的背景互不關聯,整體來說《黑鏡》主要闡述科技與新技術的負作用如何影響社會發展,帶有強烈諷刺和反思意義。 資料來源:網路 這次推薦第二季第二季的〈白熊世界〉,劇情由疑似失憶的女子睜開眼睛即發現待在一間陌生的房間,離開房間後開始被戴面具的人追殺,而旁觀者卻無動於衷且還拿手機攝影紀錄,之後在逃殺期間還遇到其他人,他告知失憶女子要去摧毀稱為「白熊世界」的信號塔,阻止讓人變成病態旁觀者的電波,隨著劇情發展,可以發現失憶女子是個善良的女性,會幫助一起躲避追殺的陌生朋友。最後結局就是原來這一切都是演戲,原來女子曾犯過大錯,和她的未婚夫誘拐了小女孩到森林。未婚夫折磨女孩並且殺害,而失憶女子用手機記錄這一切,做為懲罰,他的記憶不斷被抹除還重複經歷一樣的追殺情節,不斷循環…  。 在〈白熊世界〉裡我們是以失憶女子的視角來觀察,筆者就從這裡開始探討,在未知曉他是殺人共犯前,透過劇情發展可以了解失憶女子很為他人著想,而後也提到她手腕有疑似自傷的疤痕,從這裡來看,筆者會腦補的認為失憶女子用手機攝影未婚夫虐殺小孩的過程後,感到相當的自責,抑或當初是被未婚夫威逼下才紀錄慘無人道的犯案內容,但這些我們無法從劇中知曉,只能自己推敲。 而如果我們是從受害者的角度觀看這個事件,對於失憶女子遭受的懲罰或許能夠較為接受,這也是〈白熊世界〉常被人詬病的地方,但筆者認為此劇最精華以及諷刺的地方則是─劇中的旁觀者,從一開始在旁冷眼旁觀的觀眾,到自以為正義的正義使者們(白熊公園的掌權者、行刑者),這些旁觀者有什麼立場施以私刑?當我們以旁觀者角度來評斷一起社會事件時,常會聽到隻字片語後就自認為很了解所有的事件始末,於是開始不明究理的公審加害者,如現在許多的社群媒體當有人帶風向就一窩蜂往哪去,如劇中失憶女子可能是被未婚夫威逼才拍下影片的,這些編劇沒有明說,也可能是刻意為之。 再說的直白一點,跟風的旁觀者就是湊熱鬧、瞎起鬨,從心理學來說,當個人身處在一個具有特定目標或情緒的群眾裡非常容易被煽動且失去理性。這是相當值得反思的,尤其現代科技網路那麼發達,許多人在螢幕後面當著鍵盤正義魔人,在未了解狀況下就隨意公審他人、隨意帶風向,只會形成

【電影推薦】完美陌生人─揭開當代的潘朵拉盒子

圖片
電影《完美陌生人》(義大利語:Perfetti Sconosciuti)在上映後馬上就被封為「情侶殺手」,熱戀的情侶看完馬上感情降溫,朋友之間也會互相猜忌。當個人的秘密全攤在陽光底下,長久的友情與堅貞的愛情是否只是一個假象呢? 電影預告: 資料來源:youtube -----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在我們心裡劃破的傷,絕對不比身體上的傷更輕微。 導演保羅傑諾維西拍商業廣告起家,因此電影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雖然整部電影大部分的場景限縮於朋友們聚會的餐桌上,但每個演員的臉部表情、具有渲染力的對白,依舊讓這部電影具有相當的深度。 電影故事敘述著7個熟識的夫妻好友在某次聚會時,因緣際會下玩起了一齣別出心裁的手機版真心話,沒有選擇大冒險的權力,每封郵件、簡訊、電話…等手機收到的通知都要據實以報,一切赤裸裸地展示,餐桌上最初的融洽氣氛,隨著大家的秘密逐漸揭露而逐漸崩毀:其實夫妻關係並非如外人看到般美好,而幾十年的友情也被戳的殘破不堪。 從得知自己手機的通知響起時的主角們臉上的焦慮情緒、飽滿的角色對白,以及當各自的祕密被爆料後引起的唇槍舌戰,手機的每則通知都是劇情的一個爆點,讓觀眾們聚精會神地期待劇情究竟會如何發展。 電影結尾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原來因為各自的不堪秘密而讓主角間的友情分崩離析,只是一段平行時空的插曲,真正的他們並沒有玩這遊戲,大家酒足飯飽後又度過了另一個平凡的聚餐。要維持「表面」的穩定關係,靠的竟是層層謊言與盲目的吞忍。抑或平凡的聚餐才是平行時空的插曲呢?何謂真實,觀眾們就各自解讀囉!如果是你,會選擇玩這遊戲嗎? 隨著時代進步,許多人的交友管道已逐漸轉向社群媒體,如許多臉書、Instagram以及許多的交友軟體…等等,雖然本身是抱持著交朋友的想法與網路上的他人聊天,不過由於是現實生活中根本不認識的「陌生人」,反而會跟他聊許多跟朋友開不了口的事情;對有另一半的人來說,也可以向「陌生人」抱怨許多不開心的事,久而久之,這位「陌生人」成了哽在當下親密關係的一根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讓大家受傷,最後就會如《完美陌生人》所演的一樣,手機變成了每個人的禁忌。 當然不是反對交友軟體這個管道,拓展交友圈的確是好事,筆者想說的只是,當我們不敢坦然地將某些事情讓特定的人知道時,就是內心有愧,不管內心承不承認。就如電影的結局一樣

【電影推薦】好鄰居(The Good Neighbor)

圖片
今天要來談談於2016年上映的《The Good Neighbor》,從電影剛開始營造出驚悚犯罪的電影氛圍搭上人為的鬼片套路,隨著劇情發展,原以為只是普通的驚悚片,卻在結局來了一記大反轉,這是一部有著驚悚外皮的催淚劇情片。 資料來源:網路 故事從兩位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出發,準備偷拍別人在家的一舉一動,以及使用科技營造出家裡鬧鬼的氛圍,再將這些惡搞影片上傳到網路。他們選定了一位脾氣古怪的鄰居老人作為目標,並趁他不在家時偷偷裝了設備。從最初干擾電力系統,卻發現老人只是淡定看看電力開關而已,而警察過來家裡巡察時,老人也拒絕讓警察進入家裡;隨著越來越多的假鬧鬼情節不斷上演,老人卻沒有一般人的正常反應,筆者也逐漸認為這個獨居老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祕密,在監視器中還發現一個神祕的地下室…。 這部影片中,導演採用兩位青少年的角度來「客觀」描述一位獨居老人的生活,如監視器中老人對於鬧鬼情節的反應、真實生活中老人與鄰居們互動,「他個性這麼孤僻,一定是作賊心虛!」就胡亂臆測老人一定做過什麼不可告人的壞事,在真實世界裡,我們都一定會參雜個人主觀的想法加以解釋看到的行為,當被先入為主的想法所影響時,就看不出這人真實的樣貌,主觀覺得這個人很難搞時,他講出來的任何意見會被認為在找麻煩、無理取鬧,這些事情在生活中屢見不鮮,也是人與人之間造成衝突的主因,也許不會如《The Good Neighbor》中的慘劇發生,但筆者認為,當我們要批評一個人時,要報以開放的胸懷來觀察,盡量不要被自己的主觀想法影響,才能做出更為中立的評價。 當電影謎底揭曉時,我們再從老人的角度觀察他所做出的每一件事,就可以了解他孤僻古怪個性的緣由,也才能夠拼湊出這位獨居老人的真實樣貌。這裡筆者強烈感受到導演與編劇的功力,電影中每一件小事在兩位青少年和老人眼中是具有多麼不同的含意!拍攝手法以及劇情鋪陳更讓翻轉的結局撼動人心。 最後筆者想探討的是現今的社群媒介已大量融入人們的生活,許多人可能在臉書或Instagram上分享許多光鮮亮麗的生活照,恨不能馬上讓人知道自己擁有令人稱羨的生活,不知不覺即成為活在大家眼皮底下的傀儡,活在別人眼中成為了生命的意義,這是多麼諷刺、虛偽的下場,就如電影最後一幕,其中一個男孩儘管犯了錯,卻沒有一點羞愧的感覺,因為他終於出名、得到大眾的注目了…。

【電視劇推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孔雀

圖片
公視20周年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作品裡的五篇故事,分別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以及〈必須過動〉,其實五篇故事都相當精彩,主要闡述在台灣教育風氣下,扭曲的親子關係與教養方式,輔以科幻元素加以呈現。這次要推薦的是第四部 – 〈孔雀〉。 預告片: 資料來源:youtube 相較於其他四篇故事,〈孔雀〉的劇情雖然輕鬆許多,劇情中也帶有許多詼諧的地方以及笑點,但由於其架空的背景最為貼近所處的真實世界,如此的既視感更讓筆者感到焦慮和惶恐,認為的確就是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可能隔壁的鄰居小孩就正經歷著如此的教育經驗。 故事敘述一個女孩,出生於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家庭,有爸爸媽媽以及一個小弟,媽媽抱持著考上好的大學未來就一片光明的想法,終於將女兒擠進一個學費特貴、升學率極高的貴族學校,希望自己的女兒有一個平坦的康莊大道,但卻不知道自己女兒由於經濟條件不允許,內心承受著許多同儕壓力,因為周遭的學生聊的都是周末要出國去哪、要吃哪家頂級的下午茶餐廳,於是在學校的後院發現了一隻會說話的孔雀,說出:想要什麼,就用你身上的東西來換吧!故事就此展開…。 同樣聰明的小孩,在家境優渥的條件下,可以琴棋書畫樣樣學,煩惱的是下課後要吃什麼樣的點心犒賞自己;而身處於家境中下的小孩呢?可能從小就需要幫家裡的忙,剩下的時間才能用來讀書、學有興趣的才藝,客觀來說,有很大的機率是家境優渥的小孩更加有前途吧?換句話說,其實教育環境也是資本主義的另一處寫照,有錢人的家庭可以提供更適合讀書與學才藝的環境,所以小孩也會有更高的競爭力,如此循環,所以如果沒有家境優渥,我們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增進自己(但不是為了片面的考試成績)。 那從小孩的角度來說,劇中的媽媽都跟女兒以及兒子說:犧牲現在,我們可以換一個美好的未來,其實對這個年紀的小孩子來說,當下眼前所見的世界才是他的真實,就像女兒其實很有美術天分,跟學業成績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還不如讓他專心學藝術,把昂貴的學費讓生活過得更好;兒子喜歡體育,也有天分,就讓他往體育方面發展吧!孩子的未來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父母安心的在孩子後面守護他們吧。 最後探討一個問題:劇中母親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否認自己的遺憾?劇中提到母親曾有機會當上公司高層卻因為學歷而錯失,一直以此